在南方某工業園區的涂料車間里,工程師趙偉盯著反應釜中不斷膨脹的泡沫皺緊了眉頭。這些看似柔軟的泡沫正像沉默的侵略者,緩慢地吞噬著生產進度與產品品質。每延長一分鐘的消泡時間,都意味著能耗的攀升和批次穩定性的風險。

三周前,趙偉第一次接觸到凱密泰克的消泡劑樣品。他記得技術工程師李明在電話里說:“泡沫不是敵人,而是信號。我們要做的是讀懂它,然后精準應對。”
凱密泰克的團隊沒有立即推薦產品,而是帶著便攜實驗室設備來到現場。他們發現泡沫的生成與攪拌速度、溫度突變以及新采購的助劑相關。第七天,一桶淡藍色透明液體被注入試驗反應釜——泡沫在升起前就被瓦解成細密的氣泡群,像被無形的手輕輕撫平。
最終采用凱密泰克的消泡劑,其微納米級粒子能穿透泡沫膜的雙分子層卻不影響體系透明度。生產記錄顯示:產品瑕疵率下降至原來的三分之一,每批次生產時間縮短18%,每年可節約因泡沫導致的能耗成本約相當于整套系統的維護費用。
現在趙偉的車間里常備著藍色桶裝的原液。他喜歡在巡檢時用手電筒照看反應釜——沒有泡沫的遮擋,他能清晰看見物料如絲綢般均勻流動。‘這就像給生產裝上了呼吸閥’,他在技術交流會上對同行這樣形容。
凱密泰克的技術檔案里記錄著數百個這樣的故事。他們的實驗室總放著幾十個裝著不同液體的玻璃瓶,每個瓶子背后都連著生產線上真實的焦慮與期待。技術總監王工常說:‘我們賣的不僅是化學品,更是對生產節拍的守護。’
? 2005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廣州市凱密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(粵ICP備2024289318號)